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0:06 点击次数:99
"随着2025年的到来,全球局势变得更加复杂。 俄乌冲突的持续和中国军事实力的提升引发了广泛关注。 美国军事专家威廉·施莱佛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,讨论了北约与中俄发生冲突的可能后果。 他的观点令人震惊,认为北约在短短一个月内将失去作战能力。
施莱佛指出,北约在与中俄的冲突中将耗尽导弹储备,损失大量军舰和飞机。 这种情况将导致北约的“瘫痪”,对其作为军事联盟的运作造成根本性打击。 施莱佛的预测显示,北约在未来十年内将被动经历“去军事化”的过程,这一切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发生。
2025年被视为大国竞争的关键年份。中方在2024年末发布了多款新型武器,打破了中美之间的旧平衡。 与此同时,美俄关系也愈发紧张。 拜登在卸任前批准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,并放宽了乌军使用美制远程武器的限制。 普京则再次调整了核武器使用的相关政策。
特朗普曾对拜登的对乌军援表示反对,认为俄乌冲突可能有缓和的余地。 然而,最近他改变了立场,俄方在和平协议中提出的条件遭到拒绝,双方关系再度陷入僵局。 普京明确表示,乌克兰加入北约对俄罗斯构成安全威胁,这也是俄军采取特别军事行动的原因之一。
西方对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充满疑虑。 美国指责中国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,甚至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声称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援助。 中方则强调与俄罗斯的关系不结盟、不对抗、不针对第三国。 西方一些国家的冷战思维使得他们将中方视为“全方位挑战”。
施莱佛的文章不仅反映了西方的担忧,也揭示了美西方的军事储备状况不容乐观。 乌克兰战场的持续消耗使得美国和欧洲的弹药和装备面临短缺。 法国因炮弹短缺而上了新闻,美国的军事订单也在不断积压。 如果冲突蔓延至北约本土,战争的规模将远超当前的俄乌战争,消耗也将成倍增加。
在此背景下,中方发布了出口管制措施,限制对美国某些两用物项的出口。 这些措施虽然数量不多,却涉及高科技和军工产业的关键材料。施莱佛的预测中还缺少一项,北约不仅会在十年内被“去军事化”,而且恢复的难度将极大。
这一切都建立在西方的视角之上。 中方明确表示不会介入俄乌冲突,但如果北约继续挑衅,局势可能会发生变化。 未来的局势将如何演变? 北约是否真的会在与中俄的冲突中失去作战能力? 这一切都值得深入探讨。 你对此有何看法?
"
